哥特式是什么時期的(哥特式是什么意思)
2022-05-27 19:17:11
導讀1、哥特式藝術,又譯作哥德式藝術,為一種源自歐洲法國的藝術風格,該風格始于12世紀的法國,盛行于13世紀,至14世紀末期,其風格逐漸大眾...
1、哥特式藝術,又譯作哥德式藝術,為一種源自歐洲法國的藝術風格,該風格始于12世紀的法國,盛行于13世紀,至14世紀末期,其風格逐漸大眾化和自然化,成為國際哥特風格,直至15世紀,因為歐洲文藝復興時代來臨而迅速沒落。
2、不過,在北歐地區,這種風格仍延續一段相當長時間。
3、該風格在18世紀重新被肯定,“哥特式復興”(Gothic Revival)運動推崇中世紀的陰暗情調。
4、在19世紀之后仍偶而被應用。
5、
哥特(Gothic),又譯為"歌德",原指代哥特人,屬西歐哥特風格哥特風格日耳曼部族,最早是文藝復興時期被用來區分中世紀時期(5~15世紀)的藝術風格,它的源由是來自于曾于公元3~5世紀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羅馬帝國的德國哥特族人,在15世紀時,意大利人有了振興古羅馬文化的念頭因而掀起了燦爛的文藝復興運動,由于意大利人對于哥特族摧毀羅馬帝國的這段歷史情仇始終難以釋懷,因此為了與這段時期有所區分,他們便將中世紀時期的藝術風格稱呼為"gothic",即"哥特",意為"野蠻"。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您的支持與理解。